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鉴赏(宦游到长安,最浓乡愁是钓矶)
一个江南士子,为博取功名,在长安过了春夏秋冬,又过了新年。早春时节,他又与众位新科进士沐浴皇恩,来到了东南郊的曲江。作为一个仕宦异乡的读书人,此刻他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赵嘏的《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也许可以回答。
标题中”曲江“二字格外耀眼,暗示作者是接受皇帝赏赐来游赏皇家园林的。本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可是,一见春景,油然而生思乡怀旧之情。然而,我们若是据此认定本诗仅仅是一首羁旅怀乡诗,那就未免失于肤浅了。更深的意蕴,我们还要靠把握物候意象和典故。
北方的新天地激发起诗人的对比联想,一景一物总让赵嘏想起江南。曲江杨柳虽已吐绿,毕竟春寒料峭,时有朔风吹落雪花,不似此刻暖意融融的故乡。
于是,诗人的首联即怀想古人,忆起当年此时江南旧事。江南物候最为动人处在杜若花,高洁的香花虽未绽放,但是已是枝繁叶茂,香气四溢了。往年此时,诗人早携三两诗友,泛舟江上,寻芳江洲,缅怀” 搴汀州兮杜若“的屈原,在草木丛中吟诗作赋,好不自在,好不尽兴,好不惬意。今日里,旧友们也许让在延续着这项活动,可是自己却无缘参与了。不能回归,自然就是在流浪——精神的流浪。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一抬头,看到了寒风吹皱水面、寒气氤氲的景象。比天气更冷的是他的心,功名利禄固然令人趋之若鹜,也同时让人有所缺失。于是,赵嘏想起了江南的柴扉,那里曾是寒士的精神家园。
颔联里还是有虚有实有对比,笔触落在遥远的故乡。与长安不同,江南已是处处春日送暖,户户杨柳依依了,那里的郊游才是诗人的最爱。不能再次置身于十里春风之中,不能真实享受游春的快乐,无疑是一大缺憾,都因为人在江湖。大雁北飞,催发乡愁,诗人久久伫立,不觉中霰雪纷飞,落满衣袍。
诗人心有不甘,再次翘首向东南眺望。高高的白鹿原横亘在前方,原上衰草离披,一片枯黄。目光所至,也是诗人情思所至。虽有关山阻隔,他的那颗思乡之心早已跃过台原,飞过秦岭,又落入江水之中,顺流而下,浪花直抵海门。可是,这毕竟是他一瞬间的遐想而已,现实中的诗人只能忍受着与故乡的长别离,音书稀少,苦情难诉。
在诗中,我们全然看不到一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士子形象,反倒被他的乡心感染得于心中有戚戚焉,跟他一起泛起了乡愁。然而,诗人的愁情不止这些,他在尾联里以景结情、卒章显志,吐露心声。我们总是赞许李煜的佳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现在看来,李煜肯定受到了赵嘏诗作的启发。要有那么多的愁绪,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有博大的胸怀,赵嘏和李煜都做到了。
诗人自言自语,自问自答。万里江水春潮涌动,川流不息,就像自己的思乡之情。然而,情思的潮流不是奔向大海,却是要绕着那江畔的钓矶——那钓矶也是萦绕在诗人心头上的精神图腾,是他心灵的归宿。钓矶的典故出自东汉严子陵的故事,严子陵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毅然归隐富春山上,垂钓江畔矶石,以此种举措做人生宣言——坚守节操,绝不随波逐流。
赵嘏化用典故,用意明显。他不仅借此向故人传递信息,而且在宣示人生态度,就像当年的王昌龄一样,请故人放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