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介(珠江三角洲的“前世和今生”)
珠江三角洲,原名粤江平原,简称珠江三角洲,是西江、北江共同积累的大三角洲和东江积累的小三角洲的总称。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门”。现代珠江三角洲的沧桑在中国古籍中有详细的记载,并有简短而深刻的见解。例如,“过去,五岭以南都是海耳,逐渐成为洲岛,逐渐成为一个乡井,人民也是如此。"(冯奉初,1853,《顺德县志》卷3)这不仅指出了珠江三角洲曾经是大海,也总结了珠江三角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先秦时期,珠三角是一片大海。当时,珠三角中部和广州部分地区(包括广州市中山四路秦汉造船厂遗址)仍处于被海水淹没的河口湾。 当时,被称为“南越”的少数民族部落生活在广东,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广东东部,即广东壮族和畲族的祖先。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秦军在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设立造船基地,专门建造了大量船舶。此后,番禺城建在造船基地的基础上,面积约0.05平方公里,从此开启了广州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
秦统一岭南后,广东人口稀少,秦朝从中原迁移数十万移民,到公元2年,广东人口37.52万。秦汉时期,番禺城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外贸港口,但广东经济和人口分布的重点仍在粤北和西江流域。人口分布的特点与中原移民南迁至广东的两条路线有关:一是湘桂走廊下的西江,定居在高要、罗定等地,部分南部达到雷州半岛;二是通过折叠岭的山口到达连县、阳山等粤北地区,汉代广东人口分布在粤北山区人口最多,其次是西江流域, 珠三角地区仍然是一片大海。
唐宋时期,珠三角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堆积,洲滩逐渐露出,河网初具雏形。唐末,中原大陆战争频繁。为了避免战争灾害和自然灾害,许多氏族从江西南安(大余)岳梅岭南来到南雄珠鸡巷住了几年或几十年。在逐渐适应岭南地区的气候和生活习惯后,他们逐渐向南迁移到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南雄珠鸡巷农业迁民的目的地,拥有大面积的荒滩和不断增生的沼泽。宋统一后,珠三角筑堤围垦,粮食大增,促进人口增长。北宋末年,北方汉人避乱南迁,到南宋时更是如此,广东接收了大量北方移民。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北方移民占广东总人口的39%,珠江三角洲已成长为另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元代沿海人口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取代粤北成为广东人口分布的重点。
明清时期,广州府不仅是广州的前身,也是一个横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巨大行政区域。它包括顺德、东莞、新安、三水等15个县,一直延续到清朝,涵盖东莞、南海、番禺、龙门等14个县。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广州府的地图几乎覆盖了珠江三角洲的大湾区,甚至包括香港和澳门。这一巨大的管辖范围使广州政府成为当时无与伦比的行政实体。
当人们问今天的广州是否是当年的广州政府时,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今天的广州只有11个市辖区,总面积只有7400多平方公里。虽然沿海地区繁荣发达,但面积看似普通,而广州政府是历史上的一个特殊存在。
由于广东省地处偏远,在古代被称为“化外之地”、“瘴气之乡”,长期以来被认为人口稀少,不发达。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扩大了广州政府的权力范围。然而,这一地区并非荒芜之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海岸线辽阔、气候宜人、江水资源丰富等。这些因素使该地区繁荣,成为中国的商业城市之一。
从明朝到清朝中叶,广州政府处于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长期承担外贸关口的责任,也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珠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具有自然的贸易优势,是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地区之一。这使得它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并促进了它的快速发展。
随着工业的兴起、人力物力的涌入和小城镇的兴起,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中国的“南门”,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它不仅人口众多,而且是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强的地区之一。
珠江三角洲的繁荣现在令人难忘。虽然明清时期的“广州府”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影响仍然存在于这片土地上。当地人以“广府民系”为荣,传承着历史的辉煌。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借着中央的正确政策东风,锐意改革,奋发向前,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该地区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如今已成为我国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利用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开放,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地区。三十年前,这里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大省,然而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
1998年,珠三角地区的GDP总量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2007年超过台湾。三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让珠三角率先赶超亚洲“四小龙”的目标,现在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珠三角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我们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都是由勤劳和智慧的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立起来的。今天,这片土地的后代继续继承这一光荣的传统,并将与全人类一起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这是我们从历史上来了解的珠江三角洲的变迁。
时光来到现代,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到“将珠三角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以珠三角港口集群为核心,发挥湾区引领带动作用,构建完善的海陆通道网络,”珠三角城市+香港和澳门就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发展增长极之一。
从地理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了11个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肇庆以及香港和澳门。湾区涉及的城市较多,地域也广泛,人口和产业主要集中在珠江口,显然这其中的核心是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四个城市。大湾区面积5.59万平方公里,人口8617多万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万亿人民币,其中广州、深圳、香港三座城市GDP都是超2万亿元的。佛山和东莞也都是超万亿的城市,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实力是相当强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合作平台,一桥飞架伶仃洋,港珠澳大桥让粤港澳三地紧密牵手,建设中的深中通道,架起珠江口两岸的快速通道,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让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把世界级消费中心区的打造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大湾区对海内外消费资源的集聚,可以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湾区建设,更可以做大服务国家内需增长的经济流量,做强对国际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吸引力,把大湾区进一步建成新时代高质量开放发展新高地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
以上是老郭对于珠江三角洲的历史发展的解剖,给大家提供课外的参考依据,不断补充我们课本上没有的、落后的、陈旧的知识,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与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