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原著结局,竟是一场悲剧?

2024-09-01 09:00:32

《流浪地球》原著中有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情节:

地球在加速器的作用下,成功越过木星,飞离太阳系,地球上的人们,终于暂时摆脱了太阳会随时爆炸的恐慌。

危机暂时解除了,怀疑却不断出现。

有一种言论认为,太阳根本就不会爆炸,这些都是政治家的阴谋。这种没有经过证实的论断,迅速传播开来,扩散到全球,成为主流舆论。

愤怒的人们决定“谋反”,他们要让地球掉头,回到原来位置上去。于是一场疯狂的叛乱开始了。

最后,叛军把进行“流浪地球”计划的科学家们,全部赶到了室外,让他们在零下一百度的空间里慢慢死亡。正当人群为成功欢呼时,太阳爆炸了,那一刻他们脸上的笑容还没有散去。

作者刘慈欣对于故事的这种设定,在读者看来,充满冷酷和对人性的嘲讽。

是人类的愚昧无知,和盲目的从众,让他们丧失辨别真理的能力,甚至即使有些人存在怀疑,也会因为人群数量的迅速壮大,而改变自己的坚持。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从社会心理学上来讲,这种事件,其实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乌合之众》这本书的作者勒庞认为,群体聚在一起,智力水平要远远低于单独的个体,而一个群体中的人,对真理从来就没有强烈渴望过。

一:群体智商并不靠谱

老话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但在勒庞看来,这句话可能要改成:十个诸葛亮,还不如一个臭皮匠。

我们经常自黑:中国式过马路,就是攒够人数就可以走了。

想想看,如果你置于其中,其他人都走了,只剩你自己,你会不会不由自主地就跟过去?

可你明知道绿灯还没亮,在原地等才正确。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勒庞说:

人们一旦陷入无序群体之中,个人意识就会消失,变成盲目的集体意识,充满了急躁、冲动、轻信、偏执……

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可以捕鼠看粮,一直是人类的好朋友。现代人更是把猫捧在手心里, 视若珍宝。

然而,在中世纪的欧洲,猫可没这种地位,还有一段血腥的屠猫史,持续了几百年。

十四世纪罗马教廷就有声音说:猫是与恶魔有关的邪恶生物,会传播灾难和诅咒,是女巫的标配。

后来,每逢盛大的节日,教徒都会用各种残忍的方式杀猫,仿佛杀掉的猫越多,自己就会离天堂越近。

“猫咪过街,人人喊打”,人们到处围捕猫、虐杀猫,猫在欧洲大陆近乎绝迹。

其实,猫除了有些高冷以外,哪里会有“暗黑系列”的特异功能?

是人在群体的盲目中,丧失了理智。

后来,中世纪的欧洲果真受到了“诅咒”。

在他们屠猫的几百年里,老鼠没有了猫这个天敌的制约,鼠疫滋生蔓延,散布到整个欧洲大陆,黑死病死亡人数高达7500万,相当于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们恰恰是因为追求平安的狂热行为,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和性命。

二:法不责众?乌合之众!

在日本的迪斯尼里,有一个区域叫“toontown”,人称卡通城,这里是一些卡通人物的住所。

半年前,日本忽然流行起一阵和这里的箱子拍照的潮流,刷爆ins。

因为箱子不承重,这里明明就有写着“不能踩踏”的字样,可是游客都视若无睹。

工作人员百般制止无效,无奈之下,东京的迪斯尼只好封闭了这个区域。

说起来,大家都觉得自己没错,对于关闭,还很委屈,“别人都这么做,我才这样做的”。

东京迪斯尼的事件触犯了规则规定,而上海迪斯尼游客哄抢气球事件,已经涉及到了法律底线。

去年8月23日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的巡游活动结束后,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工作人员解开绳子给购买的客人拿气球的时候,周围的一群游客忽然冲上去公然哄抢,瞬间挤得水泄不通、气球乱飞。

网友说:贪小便宜到这样程度,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其实这种评论已经相当宽容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是什么力量,让人们敢于以身试法?

说白了大家都觉得:参与者这么多人,你能拿我怎么样!

人们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骄傲”放纵中,从群众,变成了乌合之众。

三:认知失调

网络是把双刃剑,传播了很多知识,催生了很多新的行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喜悦快乐的同时,也代来了令人深恶痛绝的网络暴力。

去年,四川德阳的一名女医生安女士自杀身亡。

8月20日,安女士和丈夫去游泳,两个13岁男生冒犯了安女士,拒绝道歉,还朝其做了一系列侮辱性动作。

安女士老公感觉很过分,便冲过去和男孩发生了冲突。

结果,男生的妈妈不干了,带着人,在游泳馆浴室里打了安女士,第二天又跑到安医生工作的医院大闹。

这件事起因并没有多大问题,只要彼此冷静下来调解,也就过去了。

可是随后,一段剪辑过的,很有倾向性的新闻视频发在网上,“13岁男孩游泳池里碰到陌生女子,遭女子老公狠揍”。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网友一下被激怒了,他们迅速武装起来,抨击安女士和她的丈夫,各种谩骂,让人怵然。

安女士最终不堪重负,选择自杀,以这种惨烈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清白,控诉着吃人的网络暴力。

这些和鲁迅写的《药》何其相似。

人们就愿意相信,那些沾满了淋漓鲜血的馒头,可以治病。

凡是能满足幻觉的,都可以轻易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能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现代心理学管这种对“不利”信息自动屏蔽情结叫:认知失调。

而键盘侠,吃“人血馒头”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惯于把自己摆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去批判异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填补自己的虚无。

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围观群众,也不是吃吃瓜就可以问心无愧。

在可以无限传播的网络中,我们随口发表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压倒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人云亦云的跟风,不明真相的“正义感”,让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乌合之众。

王茂蕾因为在《延禧攻略》里,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袁春望这个大反派角色,被网友骂得狗血淋头,不得不关闭了评论。

他说:网络时代,我理解情绪大于客观的舆论生态,但当思考被情绪裹挟变成潮水的方向,我选择激流勇退。

换句话说就是:我不和乌合之众较劲。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不恶意揣测,不妄下论断,不随意进行言语攻击,是我们身处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最大的善良。

四:群体并非一无是处

写于一个多世纪之前的心理学理论,时至今日却不断被互联网社会所验证,就连梁实秋在读罢本书之后也曾喟叹,“人多势众的时候往往是不讲道理的”。

不得不说,勒庞准确地抓住了群体的心理。

但群体真的一无是处吗?

群体能让好人变成恶棍,但也同样具备相反的能力。

1848年的7月革命中,那些拿着武器的民众,攻占了查理十世居住的杜伊勒利宫,按理说,这些谋反的群众,第一次闯进他们所憎恨的皇室,也许会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性中的恶,但是,事实恰恰相反。

他们没有拿走王宫里任何一件东西,即使那些珍宝任何一件,都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

勒庞认为,群体对个人有道德净化作用,有时甚至会树立起崇高的道德行为典范。

所以,既然群体并非全是恶果,那么,我们便有方法,将个人与群体的优势进行结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陷入群体的盲从呢?

自省,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

当我们洞察到群体背后的心理因素,我们便可以在任何时候,从群体中脱离出来,成为那个清醒的个体,避免随波逐流。

如果你能掌握群体心理,那你便可以从大多数人,变为少数人,甚至成为引领群体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