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著名寺庙潭柘寺是怎样的?潭柘寺历史简介

2024-12-18 08:45:43

北京最古老的庙宇潭柘寺。几百年来,北京城流传着一句谚语:“先有潭柘,后有幽州。”潭柘寺已有1600年的历史了,是北京寺庙中的一位寿星。就庙龄来讲,也是北京之最。


潭柘寺在潭柘山麓,是太行余脉。它背倚宝珠峰,东西北三面,有回龙、虎踞、捧日、紫翠、莲花、架月、象王、集云、要珞等九座山峰围护,人称“九龙戏珠”。南面,是一片平野田畴。远方的锦屏山遥遥在望,构成了“九峰立,一山开”的局面。在这奇峰异岭之间,耸立着殿阁亭台,彩砌雕栏,红墙碧瓦,壮丽不凡。加上有著名的“潭柘十景”点缀,真个是气象万千的画卷,雄峙千古的胜景。正因为潭柘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古老而有魅力的历史。金代,金熙宗和金章宗曾多次驾临潭柘寺巡幸和进香。这儿还是章宗的游猎之地,他曾在后山上打过鸟。后来,这里盖了一座雀儿庵,来纪念这件事情。元世祖忽必烈,更把潭柘寺视为“圣地”,多次修建,还把他的女儿妙严公主送到寺里落发出家。妙严公主原是一员战将,后来成为虔诚的佛教徒,在观音殿里,朝夕对着观音像顶礼膜拜。天长日久,她站立的一块砖,都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印。这块砖就叫“拜砖”。到了明代,明神宗朱翊钧的母亲孝定太后,将砖镶在花梨木匣中,带回宫去。后来又送回潭柘寺保存。其上有紫柏禅师的像赞,成为寺内的珍贵文物。


妙严公主圆寂后,葬于下塔院中,人称妙严大师。如今,妙严大师塔保存完好。清代的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曾三次来到潭柘寺留住,并给寺里的多处殿宇庭院赐名、写匾、题诗。康熙皇帝还曾拨库银48万两,重修潭柘寺。现在,寺内清朝帝后的万岁宫、太后宫,都是宏丽的宫殿建筑。


漂拓寺历经皇家资助和千余年的屡次修建,气势宏大,殿宇巍峨。山门前,有迎客古松,这些古松姿态各异,有的势若游龙,有的好似猛兽。尤以清奇古怪四松最令人叫绝。沿中轴线,自前面的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直到最后的毗卢阁,高低错落,宏敞开阔,层层推进,气派非凡。东路是一组庭院式建筑,有方丈院和清代皇帝的行宫万岁宫和太后宫。这里,碧瓦朱栏,修竹亭立,十分清静幽雅。院中有流杯亭,又名“骑纤亭”。亭的石基上雕刻一道正看是婚龙形反看是虎头的水渠,蜿蜓曲折,引泉水流过。古人每年三月三日,放耳杯(称“羽觞”)漂浮水上,耳杯随水漂流,人们列坐水渠两旁,漂流到谁的面前,就取而饮之。这是沿袭汉魏“曲水流觞”的习俗而来,是“修楔”被除不祥的意思。西路是几次毗连的殿院。有梨树院、戒坛、大悲坛等。最北面的观音堂是妙严公主修行的地方,居高临下,自成格局。


除了寺内这些建筑之外,寺的前方还有安乐堂和塔院。安乐堂是和尚退休养生之所。塔院在寺前的小平原上,塔有六角形的、圆形的,随着时代的不同,造型也各有差异,是研究历代和尚塔形制演变的实物资料。这里气氛肃穆,古木森森,另是一番天地。作为漂柘寺命名的“龙潭”,在寺院的后山上。方广丈余,清澈见底,泉若沸珠,消消不绝。


漂柘寺的花木,除古树奇松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竹子。这种竹子,有的整株竿节为金黄色,却交替地生长着绿色垂直线条,好像罐上碧玉翠石,十分惹人喜爱,还有个典雅的名字,叫“金镶碧玉”。另一种整株杆节翠绿,在竹节上却交替地生长着黄色线条,好像碧玉镶上缕缕金丝,这叫“碧玉镶金”。人们徜徉在这美妙的竹林之中,时有清风徐来,竹叶飒飒作响,竹杆摇曳生姿。此时,观竹形,听竹声,声情并茂,自有一番雅趣。潭柘古寺,群山叠翠,峰峦灵秀;殿阁壮丽,肃穆庄严。古寺与奇峰互为依托,这两者的融合,产生了一种雄壮的美、野趣的美。而这种美,又不是城市中寺庙所能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