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河县属于哪个市(新疆县市历史-博尔塔拉蒙古自治-精河)

2024-12-05 20:00:10



精河简述

公元前3世纪末,精河为塞种人游牧地。

西汉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匈奴击月氏,月氏被迫西迁,占据塞种人游牧地,精河为月氏所据。

汉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乌孙西击月氏,迫月氏南迁,乌孙占据月氏地,精河属乌孙游牧地。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都护府,精河属西域都护府所辖的乌孙游牧地。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在天山以北开辟一条丝绸之路新北道,又称“皮毛道”,精河是丝绸之路新北道必经之地。

北魏天兴五年(公元402年),柔然西迁西击乌孙,乌孙南迁葱岭,精河为柔然、悦般部角逐之地。

隋开皇二年(582年),精河为西突厥领地。

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西突厥汗国灭亡,精河归双河都督府管辖。

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葛逻禄人占据准噶尔盆地,精河属葛逻禄管辖。

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精河属喀喇汗王朝管辖。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西辽王朝臣服喀喇汗王朝,精河属西辽。

蒙古太祖四年(1209年),精河归属蒙古。

蒙古太祖二十年(1225年),成吉思汗完成西征大业,把天山南北路以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土地分封给次子察合台,精河为察合台封地。

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阿里不哥臣服于忽必烈,忽必烈在阿力麻里设行中书省。精河属阿力麻里行中书省。

南宋咸淳五年,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窝阔台汗之嫡孙海都叛乱,精河为海都所据。

元大德十年(1306年),海都死后,其子察八儿降元,察合台后裔都哇尽收其所占察合台汗国领地,精河成为察合台后王封地。

明永乐十六年至宣德三年(1418~1428年),察合台后王歪思汗率众从别失八里西迁阿力麻里,改国号为亦力巴里,精河归其管辖,之后,瓦剌的势力扩展到天山西部,精河成为瓦剌的游牧地。

明崇祯元年(1628年)左右,卫拉特四部之一准噶尔称雄西北,整个北疆地区被准噶尔部控制,精河为准噶尔部所辖。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在精河东岸筑安阜城,设典史(行政长官)1名。

清乾隆三十五年冬(1771年1月),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自伏尔加河流域启程回归祖国,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月到达伊犁。西部旧土尔扈特一旗约400户近3 000人,被安置在精河县放牧,隶伊犁将军节制。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皇帝赐给精河土尔扈特“乌讷恩素珠克图(忠诚之意)盟旧土尔扈特西部落”印信。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改典史为粮员,隶镇迪道。

清光绪十一年(1855年),改粮员为巡检。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设精河直隶抚民厅,隶伊塔道。

民国二年(1913年),精河厅改为精河县,先后隶伊塔道、第二行政区、伊犁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二月,三区革命民族军进逼精河县,国民党县政府官员逃往乌苏县。同年九月,民族军攻克精河县,三区革命精河县政府成立,直属伊犁三区革命临时政府领导。

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六军工兵团团部和二营进驻精河。在驻精河县人民解放军帮助下,三区革命精河县政府经过调整充实,改称精河县人民政府,隶属伊犁专区。1955年2月,改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隶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1955年8月,在精河县第二届人民代表第五次会议上,精河县人民政府改称精河县人民委员会。

1967年3月,成立精河县人民武装部生产办公室,取代县人民委员会职能。

1968年12月,成立由军队代表、干部代表、群众组织代表“三结合”组成的精河县革命委员会,代行县党委和县人民委员会职权。

1973年9月~1974年6月,先后撤销县革命委员会及所属小组,县委和原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机构相继恢复。

1981年3月,精河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恢复精河县人民政府名称。

2011年1月,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与阿合其农场机构合并,统一名称为大河沿子镇。

2015年,精河县辖精河镇、大河沿子镇、托里镇3个镇;茫丁乡、托托乡2个乡和八家户农场。有55个村民委员会。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中心团场八十三团和九十一团。

2021年,精河县下辖4个镇、1个乡:精河镇、大河沿子镇、托里镇、托托镇、茫丁乡;另辖3个乡级单位:阿合其农场、八家户农场、精河工业园区。辖区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九十一团共2个团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