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党徐蚌会战失败源于一个字“慢”

2024-08-30 10:00:42

淮海战役也就是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的战役,与其说国民党徐蚌会战失败,是贾汪起义以及廖运周等人的起义造成的了,个人认为人为造成部队行动迟缓,才是战败的主因。徐蚌会战计划由时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的杜聿明制定,将徐州几个兵团呈十字架形状摆在陇海线上,准备对解放军展开进攻。但由于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包围了锦州,切断了东北通往关内的唯一通道。加上卫立煌不太听从指挥,蒋介石情急之下,急调杜聿明赴东北指挥。


徐州这个布阵形态就一直没有变化了,一字长蛇阵有利于进攻,却极不利于防守。接手徐州剿总司令担子的刘峙又是个得过且过的老混子,一心只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置7兵团司令黄百韬多次请求,撤回徐州的要求于不顾。原因有二:一是在海州有他的私盐业务。二是粟裕摆下了迷魂阵,为了迷惑国军,特意在山东开了十几台大功率电台,每天不间断地发送信号,让徐州剿匪误认为华东野战军主力仍在山东。


因此,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的兵力调动极其缓慢。而粟裕可没有停着,大量的部队、支援力量纷纷行动,行军打仗他最擅长的是远程奔袭,重锤砸核桃的战术。国军从一开始就没料到对方会迅速发动战争,一直保持防御状态。直到国防部的空军侦察发现异动,蒋介石下令将徐州周边部队收缩靠拢,徐州方面才开始行动。在大意轻敌之下仓促应战,甚至各兵团的舟桥工兵都没有从徐州派出去。


会战的失败,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正是他扣下蒋介石的几个嫡系兵团,使其不能及时北上,耽误了兵力跟进。从而导致蒋介石的嫡系主力,被逐一各个击破。桂系和蒋介石一直明争暗斗,怀有夺取天下野心。会战打赢了于桂系不利,打输了白崇禧要背责任,所以白崇禧拒绝了徐州、华中合并的最高指挥权。其想法是借淮海战役,使蒋介石嫡系崩溃,而取而代之。他的目的基本达到,但是自己几斤几两并不清楚,凭一个桂系还想划江而治。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参谋类型,白崇禧拆台还是一把好手的。


又是在长江上扣下运兵船,又是扣下部队不放。原本配给12兵团的整编二十八师被白崇禧扣住,整编二十八师是黄维的好友李良荣的基础部队,黄维也计划安排李良荣任兵团副司令。整编二十八师进不了12兵团编制,李良荣也只好去福建上任省主席了。磨了好久,白崇禧才把85军塞进12兵团替换整编二十八师,按照白崇禧的想法,一个兵都不想给,为什么给了85军呢?原来85军是何应钦系统,85军军长吴绍周是何应钦的侄子,白崇禧指挥不动,且听说85军赤化很厉害。


在淮海战役的重要时刻,85军里的110师廖运周起义重创12兵团,到后面85军第23师师长黄子华起义又是雪上加霜。白崇禧种种的不配合,使得12兵团耽误的时间太多了。等到全体踏上征程时,连中原野战军的军事壕沟都已经挖了几道防线。12兵团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还没走到一半路,黄百韬就已经兵败身亡了。可笑的是实情还不告诉黄维,还让他一个劲地向前拱。拱不动了,苦守一个月弹尽粮绝,12兵团也垮了。


12兵团被困,也给了徐州国军主力撤退提供了难得的撤退机会,就在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大军往永城方向撤退,负责掩护的二兵团45师却被解放军包围。邱清泉执意要回去救,在这个时候杜聿明又接到了蒋介石的亲笔信,蒋介石命令杜聿明停止撤退,前往徐州方向为黄维解围。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的亲笔信后两眼发黑,腿肚子抽搐。兵贵在神速,可是大军就这么折返跑,45师倒是救出来了,30万人马却被光脚板的解放军战士追上,全部包围在陈官庄。


三个重兵团都是耽误了时间而招致失败,基本是人为因素,随着国军最强的2、7、12三个野战兵团的覆没,蒋介石的徐蚌会战也彻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