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殊什么意思(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2024-09-13 09:45:38



[知识清单]

一、正确使用实词

现代汉语中,实词包含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种。对名词、动词、形容词来说,正确使用的关键在于辨析近义词;对数量词、代词来说,正确使用的关键在于规范和符合语境。

辨析近义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词义范围

很多近义词词义所包含的范围大小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分析,确定词义的适用范围,进而推断出正确的选项。如“战争”“战役”“战斗”,这组近义词所表示的范围是逐步缩小的,只能说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枣庄战斗;又如“囊括”的范围比“包括”广,“时代”的范围比“时期”广,等等。类似的还有:边境—边疆/天气—气候/场面—局面/年纪(专指人)—年龄等。

2.程度轻重

一组近义词,词义所表现的程度往往有轻重之分,如“希望”“盼望”“渴望”,“伤害”“损害”“危害”,这两组近义词的语意都由轻到重,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类似的还有:处罚—惩罚/显著—卓著/优良—优异/轻视—蔑视/失望—绝望/请求—恳求等。

3.搭配对象

一组近义词,往往都有固定的搭配对象,这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突破口。如“扶养”“抚养”“赡养”,都有“供给生活用品或费用,使能生活”的意思,但它们的搭配对象是不同的。“扶养”的对象是小孩,也可以是平辈;“抚养”的对象是晚辈;“赡养”的对象是长辈。类似的还有:发挥作用(力量、威力)/发扬精神(传统、民主);交换礼物(场地、意见)/交流思想(经验);启用(多用于物)/起用(多用于人);侦查(法律术语)/侦察(军事术语)等。

4.色彩意义

词语的色彩意义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分褒义、贬义、中性三种。语体色彩分书面语和口语两种。熟悉词语的不同色彩,有助于准确地辨析词语。如“成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结果”是中性词。“调停”多用于口语,“斡旋”多用于书面语。感情色彩不同的还有:果断—决断—武断/坚强—顽强—顽固/爱护—保护—袒护/沟通—勾通。语体色彩不同的还有:父亲—爸爸/恐吓—吓唬/故乡—家乡/启程—动身/吝啬—小气/寿辰—生日/散步—溜达等。

5.语法功能

有的近义词虽然意义相近,但词性却不同。根据词性,可以判断词语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确定词语的语法功能,这也有助于辨析近义词。如“反应”与“反映”,“反应”是名词,其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和宾语;“反映”是动词,其语法功能是作谓语。类似的还有:吝啬(形容词)—吝惜(动词)/品味(动词、名词)—品位(名词)/必须(副词)—必需(动词)/拘谨(形容词)—拘泥(动词)等。

6.重复与否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度辨析。如:参加舟曲救灾的“铁军”________(凯旋 胜利)归来。“凯旋”的意思是“战胜归来”,本身就有“归来”之义,所以只能说“胜利归来”,而不能说“凯旋归来”。类似的还有:“悬殊”是“相差很远”的意思,因此不能说“很悬殊”或“悬殊很大”;“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贻笑大方”不能说“被人贻笑大方”等。

还有谦敬之分的问题,如“鼎力”是敬词,只能说“谢谢您的鼎力相助”,而不能说“既然你们遇到了困难,我们将鼎力相助”。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后面学习“语言表达的得体”再作详细归纳。

二、正确使用虚词

在现代汉语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种。近年来,高考中虚词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虚词辨析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关注。

1.关注词性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虚词。例如: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偶尔 偶然)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偶尔”和“偶然”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作副词,修饰动词;“偶然”常作形容词,修饰名词。语境中用来修饰动词“飘落”,所以应选“偶尔”。

2.关注搭配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随意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形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常用成对关联词语有:

表并列的

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时……有时……

既(又)……又……

表选择的

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

不但……而且…… 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

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

如果……那么…… 即使……也……

表因果的

因为……所以…… 既然……就……

3.关注位置

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些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些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例如: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所以应把“至于”放在“哪所”前。需要强调的是,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有时也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可以起强调作用。例如: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虽然”本来应用于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而用在后一分句表示强调。

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前一个虚词应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前一个虚词应用在主语前。例如: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家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此句中主语不同,故“因为”应放在“他”之前。

4.关注句子结构

虚词的使用应切合语境的需求,如果滥用,往往会造成语意的累赘,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例如:《物权法》深受广大群众所欢迎。句中“受……欢迎”是一个表意完整的结构,再用“所”就显得累赘。虚词的缺失会直接导致成分的残缺,甚至影响语意的表达。例如: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对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句中“自己”前缺失了介词“与”,造成语意不连贯。

5.关注语气

主要是指表明语气的副词和助词。例如: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________(未免 不免)慢一些。“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正是“做起活来慢”的原因,此处是对“他”的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结合语气判断,此处应填“不免”。又如: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工夫,________(何况 况且)学习外语呢?“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因此,此处应填“何况”。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适了。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6.关注标点符号

有些关联词语在使用时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如“因此”“其实”“确实”“相反”。借助这一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例如: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________(因而 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因而”后一般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填“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