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和嫉妒的区别在哪(心理治疗小辞典·嫉妒|妒忌)

Jealousy is based on envy, but involves a relation to at least two people, it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love, that the subject feels is his due, and has been taken away, or is in danger of being taken away, from him by his rival。
梅兰妮·克莱茵(Melanie Klein)
☆定义
嫉妒|妒忌是指在某人想法中,某种重要关系被第三者所破坏衰弱或影响,因此而产生愤怒、怨恨等痛苦的感受,例如在爱情之中常有“吃醋”的说法。
☆起源与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嫉羡、嫉妒、妒忌这几个词往往被通用,但在心理治疗领域它们却对应了不同的心理状态与治疗方向,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创始人梅兰妮·克莱茵对此做了清晰的界定。
梅兰妮·克莱茵认为,嫉妒|妒忌是基础于嫉羡(014嫉羡)之上的,但是涉及至少两个人以上。嫉妒|妒忌主要与爱有关,是个体感觉爱是自己的权利,却被别人抢走了,或者有被竞争者从自己手上抢走的危险。也就是说嫉妒|妒忌发生在幼儿已经能够区分自己、母亲、他人作为完整的、不同的个体的阶段,也即走入了三元关系的阶段。嫉妒|妒忌主要是对爱的竞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竞争失败的恐惧与对竞争对手的恨意。
注:因对英文词汇翻译的不统一,也造成了在中文语境下,嫉羡、嫉妒、妒忌这几个词语的混淆,随着中国心理治疗行业的发展,慢慢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翻译,现在Envy大多被翻译成嫉羡,而Jealousy则更多的被翻译成嫉妒或妒忌。
我的解读与实践
「嫉妒」素描

►同嫉羡一样,嫉妒|妒忌中的个体也会体验到羞愧、愤怒、怨恨等痛苦的情绪,并容易产生非理性的破坏的冲动。
►与嫉羡不同的是,嫉妒|妒忌发生的前提是爱,它执着于对所爱客体的占有,想要除掉竞争者。所以我们看到嫉妒|妒忌发生的情境至少涉及三个人,即嫉妒|妒忌的主体、主体所爱之客体和所恨之竞争者。
►嫉妒|妒忌被嫉羡所影响着,如我们在上一篇小辞典中所述,婴儿的先天倾向和婴儿早期的养育环境共同决定了TA嫉羡的特质,而这个特质将会极大的影响嫉妒|妒忌的发生与强烈程度。
「嫉妒」与心理治疗

► 现实情境中,嫉妒|妒忌的痛苦感受和竞争主题之间紧密相连,这往往提示了个体发展过程中三元关系阶段的阻碍与困难,会唤起治疗师对此的高度关注。但需要警惕的是,虽然嫉妒是发展至完整客体关系阶段的主题,但其对所爱客体的占有以及对竞争者优势的恨意又与发展更早期的贪婪(013贪婪)与嫉羡(014嫉羡)相关,所以我们要去仔细评估来访者是否存在更早期的发展困难。
►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从病理发展的角度来讲,嫉妒|妒忌是对失去爱的恐惧,但在临床上往往会以各种变形的形式出现,如重要的职位代表着领导的认可,也进一步象征着父亲或母亲的爱。
我们与「嫉妒」

嫉妒|妒忌是一种所有人都会有的情绪,对嫉妒|妒忌情绪的接纳有助于我们减轻它带来的痛苦,一个很重要的区分就是知道,幻想中的破坏对他人并不具有在现实层面的伤害。
如果我们处在嫉妒|妒忌带给我们的巨大痛苦之中,请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